1、新型能源(电力)体系研究。相关定性研究。城市合作,在风电光伏领、抽水储能、碳交易碳汇、电力销售、新能源产业园、新能源综合利用(供热、制冷、供汽、制氢、算力、高耗能产业导入等)的可能性。
2、氢产业研究。相关定性研究。依托城市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发展制氢、储氢、运氢、装备、管道投资等领域的可能性与方案建议。
3、石油天然气化工研究。相关定性提出。依托城市石油天然气其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区位优势,对其他城市乃至全国相关产的支撑与互补性,提出引进方案。
4、煤炭煤电煤化工暨煤碳清洁利用研究。同上。
5、“特区+特区+”模式研究。探讨依托城市特殊区位优势、特殊资源优势、特殊战略优势和特殊政治优势;特殊职责使命、特殊组织优势;以及城市特殊发展优势,人才、信息、金融和市场经济体系优势,在形成区域一体化、强强连横,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新特区模式。
6、交易中心研究。初步提出依托能源、资源、产业特点,及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优势,推动城市合作建设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交易中心基本概念。
7、算力中心研究。依托城市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立足能源结构特点,提出构建结构领先的建设建议,扶持两地企业和产业发展。
8、无人机/通航研究。概述无人机及通航产业发展的客观优势,提出相关领域全面合作的模型。
9、远程医疗研究。针对医疗、健康、养老三大领域;医药、医生、设备/器械细分市场等;医疗/药/器械产业、资源、产品、市场(区域+中亚)四位一体开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10、中哈、中巴投资贸易研究。
11、农林农牧产业研究。
12、去产能去库存研究。
13、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1、基本要求
2、研究内容
(1)全面梳理相关区域分区发展新型能源及其关联产业的区位条件、产业生态、开放环境、 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提出打造新型电力结构先行示范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路径和现实意义。
(2)研究建设太阳能、风能、氢能的完整产业链,梳理新能源产业基本现状,以“强链、补链、合作”为导向,提出优先发展产业、重点产业链合作方向、重点技术突破领域、招商引资导向。
(3)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与要求,结合本地新能源 产业条件,提出相关建设方案包括可能性、建设容量和投资规模。
(4)聚焦新能源发展“卡脖子”技术,以科技示范工 程为引领,梳理分区相关风、光、火、储的技术薄弱环节, 研究分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 新联合体的基本思路。
(5)研究相关示范区,率先提出能源开展国际化交易的路径、方向和举措。探讨建立中哈跨境新能源交易平台和输送渠道的可行性。
3、具体要求
(1)课题研究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对科技发展、对交叉研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意义,具有前瞻创新型、针对操作性。
(2)课题项目申报个人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熟知国内外区域与产业协调发展领域研究前沿动态,具备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充分了解我国相关省份的各项政策,具备向国家部委等职能部门申报、提报政策建议与专项方案的资源。
(3)创新意识鲜明,课题项目申报个人和单位应具备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与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能力。
(4)社会责任感强,品行端正,学风优良,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优先。
二维码登记
北京交叉科学学会
2023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