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18日,第二届北京交叉科学大会在北京国锐 · 金嵿荣华天地隆重召开。大会以“交叉引领创新,融合塑造未来”为主题,以赋能新质生产力为目标,聚焦交叉科学领域热点、当前紧迫性难题和发展趋势,围绕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开展交叉科学领域原始创新、技术创新。
大会共9大专题、29个平行论坛、300多场交叉科学报告!在专题G: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交叉科学问题中,编号G3为“交叉科学教育的未来”前沿交叉论坛。召集人为彭韡铭、蔺熠、常炜、宋元元、张一凡。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及行业领先人才等共33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中研究成果,各位参会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交流探讨,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大会凝聚院士专家顶级智慧,把脉学科交叉融合,吸引行业先锋、学术新秀开展交流探讨,共同推动交叉学科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促进交叉科学学术交流、产业落地优化升级的品牌平台,对重点学科,行业先锋形成产业落地合作,授牌交叉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理事长周济院士主持开幕式并为交叉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授牌
彭韡铭、宋元元现场接收北京交叉科学大会主席:周济院士授牌——交叉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在“交叉科学教育的未来”前沿交叉论坛现场,各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围绕数学、医学、智能科学领域等多领域,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需求进行现场报告,未来,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交叉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也将继续为各行业领域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跨界交流搭建平台,促进交叉学科间的互通融合创新。
“交叉科学教育的未来”前沿交叉论坛报告摘要
朱廉 作《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究》报告
报告中提到钱学森先生的体系化关联性的教学理念,以及在大成教育的设计中如何贯彻实施,培养出不拘泥常规的智慧人才。

许未吾 作《基础教育跨学科学习的社会化参与》报告
报告中分析了基础教育与跨学科学习的关系,以及如何从老师到学生逐级实现跨学科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的方法论。

柳绪纲 作《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育》报告
报告中提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学科成绩的情况下,创新科技传播,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李骞 作《交叉科学与科学实验思维与实践》报告
报告中提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学科成绩的情况下,创新科技传播,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蔺 熠 作《DAMA 街区即博物馆,课程与学科融合设计》报告
报告中提出了打破传统街区运用观念,将街区建设与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相结合,让学习在街区自然而然的发生。而青少年在趣味性的互动中快乐学习。

秦 颖 作《蒲公英中学以课题学习驱动跨学科教育创新》
蒲公英中学融合公平优质教育,跨学科课题激发创新思维,实践案例深化学习体验,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

郑 军 作《具身认知——一场深刻影响教育未来的科学革命》
“具身认知”是1980年前后兴起的科研纲领。它从神经语言学出发,迅速发展到心理学、社会学等一系列领域,成为典型的交叉学科。
教育界尤其重视具身认知学说,它明确了体验与符号是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互相促进但不能互相替代。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如何将体验教育和符号学习融为一体。具身认知在各领域的成果对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宋元元 作《科学的颜值,科研图像的准确创作与SCI 助力》报告
科研是客观的严谨的,图像是主观的多变的。随着图像工具的发展,正向驾驭图像,用图像的感染力和图像的表达方式来讲述科研,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获得更好的传播效率。

李飞跃 作《数字人文与人文教育的范式革新》报告
报告为大家展示了在数字时代人文科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习方式,而是如何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将人文领域研究的定性问题转变为定量问题,因此成功的转化为计算机人文,通过计算机的分析方法来分解经典人文、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关系,情绪关系等。提出了信息时代人文教育的新范式。

常炜 作《青年个体化凸显的群像叙事》报告
在全球知识范式转型的语境中,以跨专业教学团队发起的虚拟时尚共创项目为例探讨设计教育教学和设计学习方式创新的实践方法论,在构建青年个体化数字身份的同时也勾勒出青年代际的群像面貌。
陈大钢 作《数字艺术中的交叉科学应用》报告
在报告中为大家展现了目前高端的数字人技术,数字人的应用场景,用AI技术复原的古代历史人物肖像,以及数字艺术在考古、古玩领域的专业化应用。

洪磊 作《AI 驱动的跨学科创新:构建未来实验室》报告
人工智能AI不仅在生成式创作中表现惊人,在严谨的科学实验以及数据分析中,也在不断的表现出强大的辅助工作的能力。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节省时间成本,避免大量的枯燥的重复劳动,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更好的融入各个方向的工作中。

王东 作《 “数 . 智”时代的设计与创新》报告
报告为我们带来了Autodesk在AI领域的深入研究,衍生式设计概念在制造业中的帮助,让大家看到图形图像软件工具快速发展背后的创新逻辑。

窦 强 作《达索 3D 体验平台助力多学科创新协同发展》
介绍了达索系统作为全球顶级的工业软件平台在中国很多大型数字化转型项目都有参与,并且在国家呼吁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与国家高等教育、普及教育等各个学习阶段进行紧密合作,为中国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科技创新打造更好的基础。


本次论坛分别讨论了在技术快速变革的今天,针对中小学的教育创新理念和创新模式,以及针对大学生甚至成人的教育模式,从各个专业领域体现了知识与信息的碰撞,教与学的立体互动。
最后,再次祝贺此次交叉科学大会圆满结束!
祝贺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交叉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